老师们:今年是我们迎接语言文字评估的一年,我想在这里说几句话。
第一,汉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,中国语言文字是世界上使用的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,中国有13亿人使用汉字。虽然英语是一种世界语言,全世界有近4亿人以英语作为母语,4亿人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。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提升,汉语的学习热也在逐步漫延。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使用的人最多,而且语言的结构也最为精妙,它以独特的象形文字独树一帜。中国的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传播的工具,还是独特的艺术的表现。且不说流传千年的中国书法艺术,它是中国文字特有的艺术表现,中国的诗词歌赋,从南北朝的四六骈文、唐朝的格律诗、宋朝的词,又称长短句、元朝的散曲,这些都是中华文化宝库的经典,它不仅讲究意境,更强调对仗、押韵、平仄声的音律,就象我们的对联艺术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。
如果汉字起源从甲骨文的发现开始算起,汉字的出现距今至少有9000年了,这是世界上如何一种文字不能比拟的。1954年新中国成立不久,国家就成立了语言文字管理的专门机构,从事普通话的推广,汉字的规范化、标准化,汉字简化方案就是那时候开始的,国家语委主任通常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担任,可见国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之高。
第二,规范化、标准化汉字是国家治理水平的象征
中国地幅员广阔,人口众多,方言是中国的特征,错别字是中国的顽疾。全世界说英语的国家和地区有170个,但是无论到哪里,英语的语音语调基本相同,基本能听懂,虽然我们能很容易辨别英国英语、美国英语、澳大利亚英语、印度英语,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。但汉语就不一样了,绝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闽南话、客家话、广东话,绝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明白上海话、苏州话。以方言为题材的相声、小品、笑话等不计其数。大家可以想象,中国这样一个大国,有着无以伦比的优美的文学和文字,如果没有规范的、标准的语言、文字,在交流上经常要闹出那么多笑话、误会,甚至是纠纷,这真的有损大国形象。规范、标准国家的语言文字,体现了国家管理、治理的水平和能力。从1954年开始国家推行汉字简化字改革,至今简化字已经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规范,现在要写出过去的繁体字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很难的了。汉字的规范、标准,也体现了国家的形象,体现了国民的素质,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。
第三,语言文字工作是高校工作的基础部分
高等学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、有素质的人,同时也要让他们成为懂规范、懂秩序的人。特别是我们高职专科的学生,语言文字基础相对薄弱,更有必要在学校里形成讲普通话,写规范字的良好环境。在此基础上,激励他们培养文学兴趣,提高文学修养。在这个意义下,我们的教师要成为规范语言文字的表率。所谓师德、师风、师能也体现在这一方面。最近,北大校长在120周年校庆的庆典上,把鸿鹄念成鸿浩,引起轩然大波。其实,人无完人,一个伟人,念错个别字,在所难免。问题是在这样重要的场合,就不应该了。但是话说回来,在说文解字和许多古书中记载的鸿鹄,确有读成浩的。我每次在大会上,遇到读表彰名单,都要认真看一遍,有不清楚的字,查一下词典确认一下或者问一下别人,以免出差错,闹笑话。我认为这是高校严谨治学的一个部分,教师写错字、读错音,会给学生留下一辈子遗憾,校园里出错别字,也会降低一个学校的水准。所以,重视语言文字工作,既是责任,也是修养。责任是教书育人的责任,是身正为范的责任;修养是文化底蕴的修养、是严谨治学的修养。所以,希望大家把语言文字工作当作学校管理、立德树人的基础工作来做。
第四,以平和的心态迎接语言文字评估
我们这次评估是达标评估,换一句话说,评估不通过,就是东海学院语言文字工作不达标。一所大学,语言文字不达标是丢脸的,所以希望大家以平和的心态参评,不要有半点嫌烦,更不能有半点抵触。花点时间,花点精力,规范文字,规范普通话,对教学工作无论如何是有利的。对每一位教师来说,讲好普通话,写好规范字是最起码的;对于每一位学生,通过语言文字测试是有必要的,特别是我们现在有一大批外省市的学生;对学校管理人员来说,所有校园内、刊物、印刷品上的规范用语,规范用字更是必要的。语言文字评估工作可能带有一些突出性、临时性,但借此推动一下,让大家形成意识,变成习惯,养成风气,必定会在学校造成蓬勃向上的良好环境。所以希望老师们认真参与,认真配合,你们认真了,我们的学生才可能认真,如果你们抵触,哪怕是半点埋怨和牢骚,都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,使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事倍功半,也客观上会影响东海学院的形象。
请大家全力配合学校的语言文字达标评估,让社会看到东海学院没有什么是不行的!
谢谢!